《指路经》是祭祀的主要颂文,指引先人亡灵重回发祥地。毕摩必须准确无误地念诵《指路经》,方能指引死者魂灵返回。各地的彝文《指路经》证明:葡萄井是彝族“六祖”饮用过的甘泉,他们从这里走向分支的道路,去披荆斩棘开创自己的新天地。
苗人以鼓传话,而彝族以长号响彻山谷。长号需要两个号手完成操作,短号一个人即可。号的使用,让祭祀活动增添了高潮。一声过山号,表示前行的路在脚下。
回归夜晚的狂欢,万人空巷,这座小城变得非凡拥堵。许久未能释放的在今晚本能释放。这些彝人之后,已经把节日逐渐变成了一场聚会和狂欢,毕摩们和彝族长者想竭力坚守的传统和文化内核已经弱化,趋向多元化。太拥挤,我实在无法靠近人群中央的篝火和舞台。唯有虔诚的祝福。
我相信,每一个彝族同胞的心中都有一支永不熄灭的火把。外乡人走了。高原的夜空,澄明如洗,祥云浮现
上一篇:黄媛莉:美丽的“红三代”
下一篇:青山无语,世间再无杨洪述